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

韩信点兵_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

zmhk 2024-05-06 人已围观

简介韩信点兵_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       大家好,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韩信点兵的问题。在接下来的内容中,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,并与大家分享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1.韩信点兵---多多益善 的故事2.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3.韩

韩信点兵_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

       大家好,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韩信点兵的问题。在接下来的内容中,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,并与大家分享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
1.韩信点兵---多多益善 的故事

2.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

3.韩信点兵下一句是什么?

4.韩信点兵的玩法、求高手赐教

5.成语,韩信点兵是什么意思?

韩信点兵_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

韩信点兵---多多益善 的故事

       刘邦称帝后,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,不久,刘邦接到密告,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,准备谋反。于是,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,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,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。

       韩信知道后,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,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。押回洛阳。回到洛阳后,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,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,便把他贬为淮阴侯。

       韩信心中十分不满,但也无可奈何。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,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,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,韩信一一说了。当然,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。

       刘邦听了,便笑着问他:“依你看来,像我能带多少人马?”“陛下能带十万。”韩信回答。 刘邦又问:“那你呢?”“对我来说,当然越多越好”。

       刘邦笑着说:“你带兵多多益善,怎么会被我逮住呢?”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,忙掩饰说:“陛下虽然带兵不多,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!”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,心中很不高兴。

       后来,刘邦再次出征,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。

扩展资料:

       韩信熟谙兵法,自言用兵“多多益善”,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: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、临晋设疑、夏阳偷渡、木罂渡军、背水为营、拔帜易帜、传檄而定、沈沙决水、半渡而击、四面楚歌、十面埋伏等。

       其用兵之道,为历代兵家所推崇。作为军事家,韩信是继孙武、白起之后,最为卓越的将领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,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。

       其指挥的井陉之战、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;作为战略家,他在拜将时的言论,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。

       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,共得一百八十二家,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,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。同时还收集、补订了军中律法。著有兵法三篇,已佚。

百度百科——多多益善

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

       1.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

      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“否”,各有差,高低。

        上问曰:“如我,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益善耳。”

        上笑曰:“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同“擒”?”信曰: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谓天授,非人力也。”

        译文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。个自有高有低。

        刘邦问道:“像我自己,能统帅多少士兵?”韩信说:“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。”刘邦说:“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?”韩信回答道:“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。”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刘邦笑道:“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,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?”韩信说:“陛下不能统帅士兵,但善于带领将领,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。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,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。”

2. 文言文多多益善的翻译

        多多益善

        汉元年(前206),韩信背楚投汉,随汉王刘邦来到南郑(今汉中市汉台区)。这位曾经“乞食漂母”、“ 胯下受辱”的七尺伟男并非懦夫,而是大智若愚的将才。被刘邦委以“治粟都尉”小职的韩信常在丞相萧何面前谈及自己的报负,萧何发现韩信为“国士无双”的军事奇才,便苦苦向汉王举荐。刘邦终于采纳了萧何的建议,在汉中设坛拜将,把统帅三军的大权授予韩信。雄才大略的韩信用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之策夺三秦,后又遂鹿中原,消灭项羽,为刘邦夺得天下,成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。

        据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记载,韩信,淮阴(今江苏清江西南)人,善于带兵打仗。刘邦从实战中加深了对韩信的认识,经常同韩信探讨带兵打仗策略,同时评论诸位将军带兵能力。一次刘邦问韩信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如何?”曰:“臣多多益善耳”(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)。这段对答说汉王问:“以你之见,我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答:“你最多带十万。”汉王又问:“那么,你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答:“我多多益善,”即越多越好。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”

        汉五年(前201)五月,刘邦剪灭群雄,卒定天下,在洛阳(今河南洛阳)南宫大摆酒宴犒劳开国功臣。庆功宴上,汉王大加赞扬韩信的功劳:“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功必取,吾不如韩信”(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)。刘邦也公认,自己带兵不如韩信。后来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被人们简化为“多多益善”。现在,这句约定成俗的词组是指越多越好。

3. 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的意思

        释义

        字面意思是:韩信带兵打仗,将士越多越好。后来的引申义则为,形容越多越好,也有单取”多多益善“的。

        出处

       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更接近原话的应该是: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。典故原文如下:

      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,各有差。上问曰:“如我,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公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”上笑曰:“多多益善,何为我禽?”信曰: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谓天授,非人力也。”

        翻译如下:

        刘邦曾经和韩信随意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,(认为)他们各有高下。刘邦问道:“像我自己,能带多少士兵?”韩信说:“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。”刘邦说:“那对你来说呢?”韩信回答:“越多越好。”刘邦笑道:“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,那(你)为什么为我所用?”韩信说:“陛下不善于带兵,但善于统领将领,这就是韩信我为陛下所用的原因了。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,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。”

4.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

        解 释

        益:更加;善:好。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。

        出 处

       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上问曰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子有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而益善善。”

        用 法

        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分句;含褒义

        示 例

        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十章:“~倒是~,这回可是上面逼得急,要得急呀!”

        近义词

        [贪多务得、贪得无厌

        反义词

        清心寡欲、不忮不求

        歇后语

        韩信点兵 ;出家人不爱财

        典 故

        刘邦称帝后,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,不久,刘邦接到密告,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,准备谋反。于是,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,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,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。韩信知道后,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,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。押回洛阳。回到洛阳后,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,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,便把他贬为淮阴侯。韩信心中十分不满;但也无可奈何。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,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,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,韩信一一说了。当然,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。刘邦听了,便笑着问他:“依你看来,像我能带多少人马?”“陛下能带十万。”韩信回答。 刘邦又问:“那你呢?”“对我来说,当然越多越好!”刘邦笑着说:“你带兵多多益善,怎么会被我逮住呢?”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,忙掩饰说:“陛下虽然带兵不多,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!”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,心中很不高兴。

        后来,刘邦再次出征,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。

        出处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       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,各有差。

        上问曰:如我能将几何?

        信曰: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

        上曰:于君如何?

        曰:臣多多益善耳。

        上笑曰: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?

        信曰: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谓天授,非人力也。

        原文

      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,各有差。上问曰:“如我,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”上笑曰:“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”信曰:“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,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”

        译文

       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。各自是有高有低。刘邦问道:“像我自己,能统帅多少士兵?”韩信说:“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。”刘邦说:“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?”韩信回答道:“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。”刘邦笑道:“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,那为什么你会被我所捉?”韩信说:“陛下不能统帅士兵,但善于带领将领,这就是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捉获的原因。”

        说明

        人各有所长,也各有所短。

5. 韩信点兵——多多益善原意少一点,

        秦朝末年,楚汉相争.有一次,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.苦战一场,楚军不敌,败退回营,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,于是,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.当行至一山坡,忽有后军来报,说有楚军骑兵追来.只见远方尘土飞扬,杀声震天.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,这时队伍大哗.韩信兵马到坡顶,见来敌不足五百骑,便急速点兵迎敌.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,结果多出2名;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,结果多出3名;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,结果又多出2名.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:我军有1073名勇士,敌人不足五百,我们居高临下,以众击寡,一定能打败敌人.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,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“神仙下凡”、“神机妙算”.于是士气大振.一时间旌旗摇动,鼓声喧天,汉军步步进逼,楚军乱作一团.交战不久,楚军大败而逃.出 处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上问曰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.”上曰:“子有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而益善善.” 典 故刘邦称帝后,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,不久,刘邦接到密告,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,准备谋反.于是,他采用谋士陈平 的计策,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,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.韩信知道后,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,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.押回洛阳.回到洛阳后,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,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,便把他贬为淮阴侯.韩信心中十分不满;但也无可奈何.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,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,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,韩信一一说了.当然,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.刘邦听了,便笑着问他:“依你看来,像我能带多少人马?”“陛下能带十万.”韩信回答.刘邦又问:“那你呢?”“对我来说,当然越多越好!”刘邦笑着说:“你带兵多多益善,怎么会被我逮住呢?”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,忙掩饰说:“陛下虽然带兵不多,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!”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,心中很不高兴.后来,刘邦再次出征,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.出处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。

6. 韩信点兵——多多益善4含义

        是要这个故事吗?韩信点兵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:“你看我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:“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!”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,心想:你竟敢小看我!“那你呢?”韩信傲气十足地说:“我呀,当然是多多益善啰!”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,勉强说:“将军如此大才,我很佩服.现在,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,凭将军的大才,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.”韩信满不在乎地说:“可以可以.”刘邦狡黠地一笑,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,刘邦发令:“每三人站成一排.”队站好后,小队长进来报告:“最后一排只有二人.”“刘邦又传令:“每五人站成一排.”小队长报告:“最后一排只有三人.”刘邦再传令:“每七人站成一排.”小队长报告:“最后一排只有二人.”刘邦转脸问韩信:“敢问将军,这队士兵有多少人?”韩信脱口而出:“二十三人.”刘邦大惊,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,心想:“此人本事太大,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,免生后患.”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,并问:“你是怎样算的?”韩信说:“臣幼得黄石公传授《孙子算经》,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,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,口诀是:三人同行七十稀,五树梅花开一枝,七子团圆正月半,除百零五便得知.”刘邦出的这道题,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:“一个正整数,被3除时余2,被5除时余3,被7除时余2,如果这数不超过100,求这个数.”《孙子算经》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:“三三数之剩二,则置一百四十;五五数之剩三,置六十三;七七数之剩二,置三十;并之得二百三十三,以二百一十减之,即得.凡三三数之剩一,则置七十;五五数之剩一,则置二十一;七七数之剩一,则置十五,一百六以上,以一百五减之,即得.”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: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,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,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.所求数被3除余2,则取数70*2=140,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.所求数被5除余3,则取数21*3=63,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.所求数被7除余2,则取数15*2=30,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.又,140+63+30=233,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,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,都是余2,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,都是3,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,都是2.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.而3、5、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,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、5、7除的余数不会变,从而所得的数都能满足题目的要求.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,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,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.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,如“韩信点兵”,“鬼谷算”,“隔墙算”,“剪管术”,“神奇妙算”等等,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《孙子算经》中.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,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,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《算法统宗》,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.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,并把解法称之为“大衍求一术”,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,被称为“孙子定理”或“中国剩余定理”.而韩信,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未央宫.请你试一试,用刚才的方法解下面这题:一个数在200与400之间,它被3除余2,被7除余3,被8除余5,求该数.112*2+120*3+105*5+168k,取k=-5得该数为269.)。

7.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

      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“否”,各有差,高低。上问曰:“如我,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益善耳。”上笑曰:“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同“擒”?”信曰: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谓天授,非人力也。”

        译文

       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。个自有高有低。刘邦问道:“像我自己,能统帅多少士兵?”韩信说:“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。”刘邦说:“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?”韩信回答道:“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。”刘邦笑道:“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,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?”韩信说:“陛下不能统帅士兵,但善于带领将领,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。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,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。”

韩信点兵下一句是什么?

       “韩信点兵”的故事是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的典故中得来的。具体故事如下:

       刘邦曾经问他:“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?”韩信:“最多十万。”刘邦不解的问:“那你呢?”韩信自豪地说:“越多越好,多多益善嘛!”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:“那我不是打不过你?”韩信说:“不,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,不是驾驭士兵的,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。”

       1、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记载,韩信,淮阴(今江苏清江西南)人,善于带兵打仗。西汉开国功臣,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,与萧何、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。

       2、刘邦问韩信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如何?”曰:“臣多多益善耳”(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)。这段对答说汉王问:“以你之见,我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答:“你最多带十万。”汉王又问:“那么,你能带多少兵?”韩信答:“我多多益善,”即越多越好。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”

       3、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"谋战"派代表人物,被萧何誉为"国士无双",刘邦评价曰:"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"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"谋战"派代表人物,被后人奉为"兵仙"、"战神"。"王侯将相"韩信一人全任。"国士无双"、"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"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。

韩信点兵的玩法、求高手赐教

       歇后语“韩信点兵”下一句:多多益善。

       1、歇后语释义

       韩信点兵——多多益善,来源淮安民间传说。寓意越多越好。

       多多益善,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。益:更加,多;善:好。

       2、出处及典故

       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上问曰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子有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”

       刘邦曾经闲暇时随意与韩信评论各位将领是否有才能,各自有高有低。

       刘邦问他:“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?”

       韩信:“最多十万。”

       刘邦不解的问:“那你呢?”

       韩信自豪地说:“越多越好,多多益善嘛!

       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:“那我不是打不过你?”

       韩信说:“不,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,不是驾驭士兵的,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。”

扩展资料

       风筝来历

       风筝的起源与韩信,中国是风筝的故乡,南方称“鹞”,北方称“鸢”。相传,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。垓下之战中,韩信以“十面埋伏”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,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,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,上敷竹笛,夜晚放到高空中,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,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。

       楚军听到了乡音,都想念起故乡来,斗志涣散了。结果,楚霸王一败涂地,在乌江边上自杀了,这就是成语“四面楚歌”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唐朝赵昕也在《熄灯鹞文》中说:垓下之战时,韩信制成风筝,让张良坐风筝上天,高唱楚歌,楚歌传到楚营,动摇了项羽军心。宋朝的《事物纪原》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。

成语,韩信点兵是什么意思?

       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——“韩信点兵”。

       秦朝末年,楚汉相争。一次,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。苦战一场,楚军不敌,败退回营,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,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。当行至一山坡,忽有后军来报,说有楚军骑兵追来。只见远方尘土飞扬,杀声震天。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,这时队伍大哗。韩信兵马到坡顶,见来敌不足五百骑,便急速点兵迎敌。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,结果多出2名;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,结果多出3名;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,结果又多出2名。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:我军有1073名勇士,敌人不足五百,我们居高临下,以众击寡,一定能打败敌人。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,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“神仙下凡”、“神机妙算”。于是士气大振。一时间旌旗摇动,鼓声喧天,汉军步步进逼,楚军乱作一团。交战不久,楚军大败而逃。

       韩信是如何凭借交换队列的方式及三个余数,快速算出了士兵的总数的呢?

       其实,韩信根本不是什么“神仙下凡”,也不是有什么“神机妙算”的法术。他算得快,算得准,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。

       这类问题就是著名的“孙子算经”和“中国剩余定理”所解决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我国古代数学名著《孙子算经》中,提出了闻名于世的“物不知数”问题。原文是:

       “今有物不知其数,三三数之剩二,五五数之剩三,七七数之剩二。问物几何?”

       书中还给出了其解法。韩信就是根据这个问题的解法推算出将士的准确数字的。

       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解法。

       (Ⅰ)“笨”算法

       原来的问题题意是:求一数,三除余二,五除余三,七除余二。这问题太容易回答了:因为以3除余2,以7除余2的数,以21除也余2,而23是以3,7除余2的最小数,它刚好又是以5除余3的数。所以心算快的人很快就能算出。

       我们再来解决另一个问题吧!

       “三除余二,五除余三,七除余四,求原数”。

       下面先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“笨”算法:

       在算盘上先打上(或纸上写上)2,每次加3,加到以5除余 3的时候暂停下来,再在这个数上每次加15,到得出以7除余4的数的时候,就是答数。具体地说:从2加3,再加3得,即

       2,2+3=5, 5+3=8.

       它是以5除余3的最小数,然后在8上加15,再加15,第三次加15,得53,即

       8,8+15=23,23+15=38,38+15=53.

       经过验算,53用3除余2,5除余3,7除余4,所以53就是符合要求的最小数。

       这个方法的道理是什么呢?很简单:先从以3除余2的数中去找以5除余3的数,再从“3除余2,5除余3”的数中去找7除余4的数,如此而已。这方法虽然拙笨些,但这是一个步步能行的方法,是一个值得推荐的、朴素的方法。

       上述问题的解答,不但53有此性质,而53+105=158,158+105=263都有此性质,因此,问题的确切提法应当是:求出三除余二,五除余三,七除余四的最小的正整数。

       我们再介绍一个麻烦得多的问题。原文如下:

       “今有数不知总。以五累减之无剩,以七百十五累减之剩十,以二百四十七累减之剩一百四十,以三百九十一累减之剩二百四十五,以一百八十七累减之剩一百零九。问总数若干。”

       看来问题比较麻烦,但通过细心观察,有窍门可找。你看:第一句“以五累减之无剩”其实是多余的,因为这个数以715除余10必定是5的倍数。第三句话“以247累减之剩140”,就是说此数减去247的若干倍后还余140,140是5的倍数,此数也是5的倍数,那么减去的247的倍数也应是5的倍数。因此这句话可改为“以247×5=1235累减之剩140”。同样第四句话也可改为“以391×5=1955累减之剩245”。

       现在我们可以完全仿照前面的方法进行计算,从245逐次加1955,直至得到的数用1235除余数为140止。计算过程如下:

       逐次加1955 245,2200,4155,6110,8065,10020.用1235去除的余数965,450,1170,655,140.

       最后得到10020满足这两项要求。经检验10020的确符合全部条件,它就是我们要求的数。

       下面再看一个古算题。

       “二数余一,五数余二,七数余三,九数余四,问本数。”

       首句与末句条件合起来是“18除余13”,再由

       13,13+18=31,31+18=49,49+18=67,

       67是五除余2的数,再由

       67,67+5×18=67+90=157.

       经检验,157符合全部条件:以2除余1,以5除余2,以7除余3,以9除余4,所以157就是解答了。

       (Ⅱ)古代的口诀解法

       程大位著的《算法统宗》,对“物不知其数”的问题(见P.44第6行)的解答方法用下面的口诀标出:

       “三人同行七十稀,五树梅花廿一枝,

       七子团圆正半月,除百零五便得知。”

       它的意义是:

       以70乘用3除的余数2,21乘用5除的余数3,15乘用7除的余数2,然后总加起来。如果它大于105,则减105,若仍大再减,……最后得出来的正整数就是答数了。

       它的形式是:

       2×70+3×21+2×15=233,

       两次减去105,得23,这就是答数了。

       为什么70,21,15有此妙用?这70,21,15是怎样求出来的?

       先看70,21,15的性质:70是这样一个数:用3除余1,5与7都除得尽的数,所以70a是一个用3除余a而5与7除都除得尽的数。21是用5除余1,3与7除得尽的数,所以21b是用5除余b,而3与7除得尽的数。同理,15c是用7除余c而3与5除得尽的数。总起来:

       70a+21b+15c

       是一个3除余a,5除余b,7除余c的数,也就是可能的解答之一,但可能不是最小的。这数加减105后都仍然有同样的性质,所以可以多次减去105而得出解答来。

       在程大位的口诀里,前三句的意义是点出3,5,7与70,15,21的关系,后一句说明为了寻求最小正整数解还须减105,或再减105等。

       这个方法是很好的。但是如何找出这70,21,15三个数呢?可用凑的方法:

       在算盘上先打上35,它不是用3除余1,再加上35,得70,它是用3除余1了。其它可仿此求出。

       现在我们可以来揭示“韩信点兵”的秘密了:

       我们容易看出:韩信在点兵布阵时,士兵3人一排多出2人,就是士兵的总数被3除余2;5人一排多出3名,就是士兵数被5除余3;7人一排多出2名,就是士兵数被7除余2.

       3,5,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,所以105,105×2,105×3,…,105×10等等,都能被 3,5,7整除。而韩信根据“物不知其数问题”知道满足条件“被3除余2,被5除余3,被7除余2”的最小正整数23,并且他还知道自己的兵力略多于1000人,于是就迅速地算出了确切的士兵数:

       105×10+23=1073(人).

       现在再将口诀解法推广一下。先回顾口诀:

       “三人同行七十稀,五树梅花廿一枝,七子团圆正半月,除百零五便得知”。用现代术语翻译,其口诀实际上是:

       N=70r1+21r2+15r3-105p,

       其中ri(i=1,2,3)分别是余数,p是使N>0的任一整数。

       以上方法可以概括成更普遍的式子:

       若某数N分别被称为定母的d1,d2,d3,…,dn除得的余数为r1,r2,r3,…,rn,则

       N=k1r1+k2r2+k3r3+…+knrn-pq,

       其中k1是d2,d3,d4,…,dn的公倍数,且被d1除余1;k2是d1,d3,d4,…,dn的公倍数,且被d2 除余1;…kn是d1,d2,d3,…,dn-1的公倍数,且被dn除余1.p是任意整数,q是d1,d2,d3,…,dn的最小公倍数。

       上式实际上是一条定理,而其关键又在于“求一”,即求“一个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数,所得余数为1”的方法,也即求出公式中的“ki”.

       这个方法的研究,是由我国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(约1202~1261)在其名著《数书九章》一书中完满解决的。他把它称作“大衍求一术”。类似的理论成果,在欧洲直到18,19世纪才由著名数学家欧拉和高斯获得,最早出现在高斯1801年出版的《算术研究》一书里。而这,已是秦九韶之后500多年的事了。因而,上述成果被称为“中国剩余定理”,或“孙子定理”。

       现在,让我们也来当一回韩信吧!假如让士兵1至5报数,1至7报数,1至9报数,值日军官告诉我们余数分别是3,2,2.算一算士兵有多少。

       显然,问题的提法与“韩信点兵”的传说中变换队列的方法是一致的。它的定母为d1=5,d2=7,d3=9,余数为r1=3,r2=2,r3=2.因为k1是7与9的公倍数且以5除余1的数,经计算知k1=126,类似地知,k2=225,k3=280,q=315.取p=4,则

       N=k1r1+k2r2+k3r3-pq

       =126×3+225×2+280×2-4×315=128.

       N=128,只不过是个符合条件的最小的数。假若要学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”的话,我们可以在“128×n”(n为自然数)中任意取值。

       此题这样列式:1386*1+385*5+330*4+210*10-2310*p

       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

       秦朝末年,楚汉相争。有一次,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。苦战一场,楚军不敌,败退回营,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,于是,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。当行至一山坡,忽有后军来报,说有楚军骑兵追来。只见远方尘土飞扬,杀声震天。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,这时队伍大哗。韩信兵马到坡顶,见来敌不足五百骑,便急速点兵迎敌。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,结果多出2名;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,结果多出3名;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,结果又多出2名。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:我军有1073名勇士,敌人不足五百,我们居高临下,以众击寡,一定能打败敌人。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,这一来更认为韩信是“神仙下凡”、“神机妙算”。于是士气大振。一时间旌旗摇动,鼓声喧天,汉军步步逼近,楚军乱作一团。交战不久,楚军大败而逃。

       好了,今天关于“韩信点兵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“韩信点兵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